A Sort Of A Blog
旧游无处不堪寻,无寻处,惟有少年心
JavaScript(八)

这一篇,我们介绍一下函数表达式。
之前说过,定义函数的方式有两种: 一种是函数声明,另一种就是函数表达式。

函数表达式有几种不同的语法形式。下面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:

var functionName = function(arg0, arg1, arg2){
//函数体
};

这种形式看起来好像是常规的变量赋值语句,即创建一个函数并将它赋值给变量 functionName。这种情况下创建的函数叫做匿名函数(anonymous function),因为 function 关键字后面没有标识符。

在把函数当成值来使用的情况下,都可以使用匿名函数。不过,这并不是匿名函数唯一的用途。

递归


递归函数是在一个函数通过名字调用自身的情况:

function factorial(num) {
if (num <= 1) {
return 1;
} else {
return num * factorial(num-1);
}
}

虽然这个函数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,但下面的代码却可能导致它出错。

var anotherFactorial = factorial;
factorial = null;
alert(anotherFactorial(4)); //出错!

之前也说过,arguments.callee 是一个指向正在执行的函数的指针,因此可以用它来实现对函数的递归调用,例如:

function factorial(num) {
if (num <= 1) {
return 1;
} else {
return num * arguments.callee(num-1);
}
}

但在严格模式下,不能通过脚本访问 arguments.callee,访问这个属性会导致错误。不过,可以使用命名函数表达式来达成相同的结果:

var factorial = (function f(num) {
if (num <= 1) {
return 1;
} else {
return num * f(num-1);
}
});

这种方式在严格模式和非严格模式下都行得通。

闭包


有不少开发人员总是搞不清匿名函数和闭包这两个概念。
闭包是指有权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中的变量的函数。
创建闭包的常见方式,就是在一个函数内部创建另一个函数:

function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(propertyName) {

return function(object1, object2) {
var value1 = object1[propertyName];
var value2 = object2[propertyName];

if (value1 < value2) {
return -1;
} else if (value1 > value2) {
return 1;
} else {
return 0;
}
};
}

当某个函数第一次被调用时,会创建一个执行环境(execution context)及相应的作用域链,并把作用域链赋值给一个特殊的内部属性(即[[Scope]])。然后,使用 this、arguments 和其他命名参数的值来初始化函数的活动对象(activation object)。但在作用域链中,外部函数的活动对象始终处于第二位,外部函数的外部函数的活动对象处于第三位,直至作为作用域链终点的全局执行环境。

无论什么时候在函数中访问一个变量时,就会从作用域链中搜索具有相应名字的变量。一般来讲,当函数执行完毕后,局部活动对象就会被销毁,内存中仅保存全局作用域(全局执行环境的变量对象)。但是,闭包的情况又有所不同。
在另一个函数内部定义的函数会将包含函数(即外部函数)的活动对象添加到它的作用域链中。这样,匿名函数就可以访问在 createComparisonFunction() 中定义的所有变量。更为重要的是,createComparisonFunction() 函数在执行完毕后,其活动对象也不会被销毁,因为匿名函数的作用域链仍然在引用这个活动对象。

闭包与变量

作用域链的这种配置机制引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副作用,即闭包只能取得包含函数中任何变量的最后一个值。

function createFunctions() {
var result = new Array();

for (var i=0; i < 10; i++) {
result[i] = function() {
return i;
};
}

return result;
}

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函数数组。表面上看,似乎每个函数都应该返自己的索引值,即位置 0 的函数返回 0,位置 1 的函数返回 1,以此类推。但实际上,每个函数都返回 10。因为每个函数的作用域链中都保存着 createFunctions() 函数的活动对象,所以它们引用的都是同一个变量 i。
但是,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另一个匿名函数强制让闭包的行为符合预期:

function createFunctions() {
var result = new Array();

for (var i=0; i < 10; i++) {
result[i] = function(num) {
return function(){
return num;
};
}(i);
}

return result;
}

关于 this 对象

在闭包中使用 this 对象也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。我们知道,this 对象是在运行时基于函数的执行环境绑定的: 在全局函数中,this 等于 window,而当函数被作为某个对象的方法调用时,this 等于那个对象。不过,匿名函数的执行环境具有全局性,因此其 this 对象通常指向 window。

var name = "The Window";

var object = {
name : "My Object",

getNameFunc : function(){
return function(){
return this.name;
};
}
};

alert(object.getNameFunc()()); //"The Window"(在非严格模式下)

前面曾经提到过,每个函数在被调用时,其活动对象都会自动取得两个特殊变量: this 和 arguments。内部函数在搜索这两个变量时,只会搜索到其活动对象为止,因此永远不可能直接访问外部函数中的这两个变量。
不过,把外部作用域中的 this 对象保存在一个闭包能够访问到的变量里,就可以让闭包访问该对象了:

var name = "The Window";

var object = {
name : "My Object",

getNameFunc : function(){
var that = this;
return function(){
return that.name;
};
}
};

alert(object.getNameFunc()()); //"My Object"

模仿块级作用域


如前所述,JavaScript 没有块级作用域的概念。这意味着在块语句中定义的变量,实际上是在包含函数中而非语句中创建的。
JavaScript 从来不会告诉你是否多次声明了同一个变量; 遇到这种情况,它只会对后续的声明视而不见(不过,它会执行后续声明中的变量初始化)。匿名函数可以用来模仿块级作用域并避免这个问题。
用作块级作用域(通常称为私有作用域)的匿名函数的语法如下:

(function(){
//这里是块级作用域
})();

以上代码定义并立即调用了一个匿名函数。将函数声明包含在一对圆括号中,表示它实际上是一个函数表达式。而紧随其后的另一对圆括号会立即调用这个函数。
注意: 函数声明后面不能跟圆括号。然而,函数表达式的后面可以跟圆括号。要将函数声明转换成函数表达式,只要像上面这样给它加上一对圆括号即可。